完美体育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内蒙古农365wm完美体育官网牧业综合执法典型案件公布 ,十六条政策助力内蒙古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筑牢“三农三牧”可持续发展基石
2023-11-09 11:15:04

  在消费者牛羊肉类需求不断增长,牧草供给重重受阻,保牧草还是保粮食供给的双重矛盾下,如何破局成了一大难题,这时一种新型牧草生产方式走进了人们视野。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网站消息,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自治区农牧厅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农牧业执法工作,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农牧业领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了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群众合法权益。自治区农牧厅筛选了10个典型案件,现公布如下。

  2019年10月,翁旗农牧局执法人员根据群众举报,对张某某违法生产繁育玉米种子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查获涉案玉米种子34380公斤,全部予以扣押。经评估机构评估价格为每斤2元,全部涉案玉米种子市场价值为137520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翁旗农牧局对当事人做出没收涉案种子34380公斤、按货值金额4.5倍罚款618840元的行政处罚。

  2020年1月9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农牧林水综合执法局根据旗市场监督管理局移交的案件线索,经调查核实,对乌拉特前旗新安镇某种养农贸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的50公斤鸡蛋产品中,含有蛋鸡产蛋期禁用兽药“氟苯尼考”成分问题,立案处理。经查,当事人生产销售含有国家禁用兽药农产品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当事人做出责令停止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并处没收违法所得570元,罚款20000元的行政处罚。

  2019年11月1日,托克托县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接到上级部门下达的交办单,对托克托县境内农民群众反映的高粱种植减产事件开展执法调查。经查发现托克托县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订单合同的方式与托克托县32户农户签订了种植合同,其中高粱种子“红茅粱6号”品种未在托克托县种子管理站进行备案。托克托县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与托克托县种子管理站联合执法,针对已发生的既定事实进行立案,当事人的行为属于经营高粱种子未备案销售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的规定,对涉案单位处以罚款20000元。

  赤峰市农牧局接到实名举报,赤峰某饲料公司无证生产配合饲料。经调查核实,举报人举报内容基本属实,该公司超许可范围生产配合饲料共计233袋,召回5袋,经评估机构评估涉案饲料销售价格为100元/袋,获取违法所得共计22800元,货值金额共计23300元。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赤峰市农牧局对该公司做出没收涉案饲料5袋,没收违法所得22800元,并处罚款163100元的行政处罚。

  2020年6月5日,赤峰市巴林左旗农牧局接到赤峰市农牧局通知,巴林左旗东亚种子门市部经营的“九单48”玉米种子,标注生产单位吉林市福莱特种子有限公司,经检测线),指定巴林左旗农牧局依法查处。巴林左旗农牧局立即派出执法人员到巴林左旗东亚种子门市部进行执法检查,提取了当事人相关证件以及涉案证据,查明了当事人经营假种子的事实。巴林左旗农牧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3540元,罚款30000元的行政处罚。

  2020年3月20日,鄂尔多斯市农牧局对草莓种植基地进行监督抽查,伊金霍洛旗某草莓种植基地抽取的样品中含有禁止在蔬菜瓜果上使用的限制使用农药甲拌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伊金霍洛旗农牧和水利综合执法局对本案立案查处。经查,当事人生产销售含有国家限制使用农药农产品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根据《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做出依法查封草莓大棚,追缴当事人违法所得1800元,罚款10000元的行政处罚,并对不合格草莓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2020年1月2日,通辽市农牧局对养殖环节鸡蛋进行监督抽查,奈曼旗义隆永镇某养殖场生产的鸡蛋样品中含有禁用兽药“恩诺沙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经奈曼旗农牧局对本案依法立案调查,当事人生产销售含有国家禁用兽药农产品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对当事人做出没收违法所得1200元,并处罚款3万元,计罚没款人民币31200元的行政处罚。

  2020年4月15日,呼伦贝尔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对阿荣旗向阳峪镇某合作社草莓大棚进行监督抽检,该合作社生产的草莓样品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克百威”成份, 2020年6月8日,阿荣旗农牧局组织执法人员前往实地种植草莓大棚检查时发现2020年4月15日抽样的草莓由于疫情影响,无法采摘销售,已全部腐烂,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没有产生违法所得。阿荣旗农牧局督促该合作社严格落实禁限用农药规定,并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其整改,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当事人罚款人民币2000.00元整的行政处罚。

  2020年6月3日,阿左旗农牧区生态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据阿左旗农牧局《关于2020年上半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结果不合格转办函》(阿左农发[2020]116号)及相关证据材料,对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的杨某生产销售农药“啶虫脒”超标韭菜进行现场检查并立案调查。经查,当事人生产销售农药“啶虫脒”超标韭菜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根据《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当事人做出罚款人民币2000元整的行政处罚。

  2020年6月20日,科右前旗农牧局依据群众举报,联合科右前旗公安、市场监管局开展对举报的科尔沁柳树川村私屠乱宰点进行突击检查。经过公安食药环大队对当事人进行讯问调查,此案件尚不构成刑事案件,随即案件移交给农牧局处理。科右前旗农牧局经现场调查取证,查明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属于未取得生猪定点屠宰许可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违法行为。科右前旗农牧局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当事人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做出了罚款7000元,依法没收屠宰工具及违法所得300元的行政处罚。

  2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专场在呼和浩特市举行。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自治区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了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日,内蒙古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内蒙古三农牧业饲料,其中就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列出了16条政策清单,将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今年,内蒙古重点抓好“一力一链两个行动”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一力”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内蒙古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上发力,今年安排110亿元农业生产发展等资金,实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时,实施耕地保护与建设行动,支持实施3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1920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一链”是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今年将安排40亿元以上资金,支持建设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实施肉牛、肉羊、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鼓励就地新建改建大型屠宰项目,配套建设畜禽产品精细分割、冷链加工及配送体系。支持皮革、羊毛产业发展。支持建立农牧业品牌目录,鼓励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蒙”字标认证,开展品牌宣传推介。继续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试点旗县(市、区)加快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两个行动”分别是种业振兴行动和奶业振兴行动。今年内蒙古持续在种业振兴行动上发力,将继续安排9000万元资金,支持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化水平提升、优势特色品种培育三大工程。同时,开展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安排1亿元资金,继续对草种业、奶牛、肉牛、肉羊、马铃薯5个优势产业和杂粮、蔬菜、向日葵、甜菜等产业实施的14个项目进行滚动支持。内蒙古还将建立优良品种奖励机制,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优质新品种和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大豆等品种进行一次性奖励。政策清单继续对奶业振兴行动加大支持力度。今年将继续聚焦“奶源”“牛源”“草源”,增加优质奶源供应,鼓励新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推动优质奶牛扩群增量。对2021年以后建成的3000头规模化养殖场,依据新增奶牛存栏数量给予补贴。支持奶牛育种扩群增量。支持奶畜养殖场和奶农合作社饲料收储。鼓励扩大苜蓿草种植面积。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提高生鲜乳加工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部分,呈现出延续性强、含金量高、着力点准的特点。政策清单中的4项重点工作与2022年重点工作保持不变,其中14项政策与去年基本一致,资金总量上保持稳定,确保了政策的延续性。针对涉农涉牧资金安排达到200亿元以上,充分体现了自治区重农抓农的决心和力度。政策清单聚焦农牧业重点工作,突出保障粮食安全,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持续在支持奶业振兴和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上用力,真正把政策资金用在了“刀刃上”。(记者 韩雪茹)

  2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专场在呼和浩特市举行。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自治区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了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2月3日,王莉霞在呼和浩特调研“蒙科聚”科技创新平台,了解科技创新促进中心、“蒙科聚”科创“一张网”、蒙科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情况。 王莉霞说,“一张网”能不能用、能不能真管用,关键要抓服务、抓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习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主动适应、把握引领农牧业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农畜产品持续增产、农牧民持续增收、草原生态持续好转,农牧业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近年来,我区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超过200亿斤,成为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全区农民人均储粮和人均占有粮食分别居于全国第2位和第3位。

  近年来,我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采取节水措施,改变灌溉模式,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2016年,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6%以上,有机食品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超额完成了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任务。粮食生产克服严重旱灾影响,总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550亿斤以上。

  当前,我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积极调整牲畜品种结构,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增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稳羊增牛”战略和“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的实施,加快了我区品种改良的步伐,提高了牲畜个体产出,提升了农牧民的养殖效益。同时,重点整合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呼伦贝尔羊、科尔沁牛等优势畜种地方畜产品品牌,建立可追溯管理平台,保障草原了牛羊肉的品牌声誉。2016年牧业年度,我区畜牧业实现“十二连稳”,牲畜存栏连续12年超过1亿头只,当年达到1.36亿头只。

  为了稳定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我区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阶段性的价格保护机制,在马铃薯、生鲜乳等农畜产品领域协调农牧民与企业的关系,成立了专门的价格协调委员会,切实维护养殖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农牧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龙头企业发挥技术优势,通过统一种肥、统一植保、统一管理,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服务,在科技创新和协作服务的过程中给农牧民增收致富创造可能。2015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增长12%,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我区农牧业产业的聚集和升级,带动了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我区农牧部门引导鼓励各地对建立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探索,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促进产业化企业和农牧民利益共同体的创建。截至目前,全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05家,占比达到81%,基本构建起订单合同、股份合作、价格保护、服务协作、流转聘用5种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模式。全区有近39万名农牧民在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实现就业,有213.6万户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纯收入达4829元,占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8%。